編者按:暑假期間,廣外校園悄然經歷了一場更新升級,這是學校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對“把關鍵小事辦成民生大事”承諾的切實回應。為系統呈現校園更新成果,講好有溫度、有細節、有共鳴的校園建設故事,本網特策劃推出“民生實事進行時”系列報道,以圖文、短視頻等融合傳播形式,全景展現暑期校園更新升級背后的民生關懷,凝聚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與奮進力量,助力新學期開好局、起好步。
新學期如約而至。校園里處處涌動著嶄新活力,從溫馨宿舍到明亮食堂,從平整校道到人文場館,校園環境的全方位升級,離不開學校對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改善的高度重視與統籌部署。

大學城校區校門

白云山校區文化廣場
暑期學校推進“34+38+4”改造升級項目
暑期建設工作啟動前,學校便將基建、后勤修繕、綠化改造項目作為提升師生幸福感、保障教學科研有序開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校黨委書記石佑啟、校長閆相斌、副校長謝偉光等領導多次深入校園工地現場,實地走訪查看各項目進展,不僅細致叮囑工程推進中的關鍵要點,強調要嚴把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確保每項改造都貼合師生實際需求,還親切慰問高溫下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并為施工人員送去關懷與鼓勵。

校黨委書記石佑啟檢查指導工程建設

校長閆相斌檢查指導工程建設

副校長謝偉光主持召開暑期工作布置會
暑假期間,學校統籌推進34項基建項目和38項零星修繕工程項目、4項綠化改造項目,基建部、總務后勤部全體人員迅速進入“爭分奪秒、狠抓實干”的工作狀態,與施工、設計、監理等隊伍緊密協作,共同克服持續高溫、臺風等惡劣天氣及“兩熱”疫情帶來的挑戰。從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到質量驗收,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標準推進,確保在開學前高質量完成改造任務,為全體師生送上這份涵蓋“食、住、行、學、思”的校園“煥新大禮包”。
住得更舒心:宿舍改造升級,安全與宜居兼具
兩大校區多棟學生宿舍完成“顏值”與“功能”雙提升。白云山校區8-11棟宿舍新建獨立陽臺與衛生間,224間宿舍、1285個床位的居住空間擴容,完成白云山校區626臺空調更換項目,改善住宿條件,更好滿足學生住宿需求,大幅改善住宿環境。

白云山校區8棟學生宿舍外立面

白云山校區15棟學生宿舍外立面
15棟宿舍翻新了內外墻面,還提升了公區走廊和室內環境,惠及宿舍163間、床位888個,為學生營造了更宜居的宿舍氛圍。云山公寓126間宿舍同步完成墻面粉刷、洗手間翻新與防盜網改造,504個床位的居住安全性與舒適度顯著提升。
大學城校區同樣亮點紛呈:C15棟整棟110間宿舍、440個床位實現“舊貌換新”,入戶大堂與房間內部的翻新讓住宿氛圍更溫馨;學術交流中心20間宿舍住宿品質再升級;師苑C16、C18改造了32間學生宿舍,新增180個床位,有效緩解校區住宿壓力。此外,兩校區710間畢業生宿舍完成設施更換,2606個床位以全新狀態迎接2025級新生。

翻新后的白云山校區宿舍內景


翻新后的大學城校區宿舍內景
同時,學校積極推進學生宿舍家具更新,現白云山校區學生宿舍男生區(云山學7-11棟)全部更換為公寓組合床。完成大學城校區學生宿舍師苑家具96套的安裝。教工住宿保障也在推進中,白云山校區新建的77棟、81棟教工宿舍進入了基坑開挖階段,建成后將提供36套宿舍與44個停車位,切實解決教職工住宿與停車難題。
吃得更安心:食堂升級煥新,打造優質用餐空間
白云山校區學一食堂經全面改造,將成為校園餐飲服務的新標桿。對第一學生食堂首層餐廳及后廚升級:翻新天花墻面,更換門窗及售賣臺,新增多種特色餐飲風味菜品;食堂一樓大廳重新設計裝修,安裝新的吊頂和燈帶,整個大廳更加寬敞明亮,提升了用餐舒適度;食堂三、四樓衛生間裝修,以及外立面翻新等,涉及改造面積約2060平方米。新學期將以清雅的風格與優質的環境,為師生帶來全新的用餐體驗。后廚采購更新了一批廚房設備;新建洗碗間,購置新的洗碗機,提高餐具回收速度和清洗力度,護航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煥新后的白云山校區學一食堂內外景

學一食堂后廚
白云山校區學二食堂整個食堂后廚和大廳的布局重新進行了調整,充分利用了食堂空間,增加了售賣區域、休閑空間和新建衛生間,引進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和特色餐飲檔口,可為師生提供種類豐富的各色餐飲美食,打造適合師生休閑娛樂的校園餐廳。



煥新后的白云山校區學二食堂內外景
行得更順暢:校道與門崗、圍墻改造,安全與美觀并行
校園道路與門崗、圍墻的改造讓出行更便捷、安全。白云山校區門診部至第二學生食堂900米校道重新鋪設瀝青,與主校道形成呼應,成為校園內一條靚麗的“交通縱線”;小西門段240米永久圍墻完成拆除重建,為校園安全筑牢防線。

大學城校區校園門崗
大學城校區入口形象全面升級:新建教學區校名石門、東南門與生活區2號門門崗,正門外墻翻新與周邊美化同步完成,不僅提升校園顏值,更方便師生出入管理;正門南廣場、校名石門路段調整綠化布局、重鋪校道瀝青,進一步美化校園核心區域景觀,其中正面南廣場兩側人行道重新鋪設地磚,新增樹池座椅,讓行走與休憩更舒適。

大學城校區正門至圖書館路段
大力推進綠美校園建設,讓同學們行在校園,美在眼里,育人心里。重點對白云山校區文化廣場、大學城校區藝術樓周邊、白云山校區17棟周邊等處進行景觀品質提升,清除灌木叢,修整樹木,翻新道路、棚架設施,更新草地,改造面積約2.1萬平方米,改造后的文化廣場,更加通透、更加青翠、更加綠意盈然、沁人心脾。大學城校區隧道廣場周邊安裝氛圍燈30盞,大學城正門廣場安裝高桿路燈18套、庭院燈38套,既照亮了校園也美化了環境。


白云山校區文化廣場

大學城校區校名石
暑假期間,學校完成白云山校區、大學城校區汽車充電站二期項目,于9月5日投入使用。其中,白云山校區充電站位于財院體育館后側,新裝6臺30kW直流快充樁和7臺7kW交流慢充樁;大學城校區充電站位于學術交流中心地上停車場,新裝6臺30kW直流快充樁。充電站的建成,緩解了兩校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點位緊張的局面,為師生綠色出行提供堅實保障。

白云山校區充電樁

大學城校區充電樁
學得更沉浸:人文場館與實驗室升級,傳承精神力量
饒彰風同志生平事跡陳列館的建成,為校園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與紅色底蘊。白云山校區原49棟建筑歷經改造,840平方米的空間成為紀念建校先賢的重要場所,為師生提供良好的育人平臺,助力學校統戰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讓校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改造后的實驗樓實驗室
教學與科研空間的改造為學科發展注入新活力。國際學院招生大廳與教學樓雨棚、排水溝全面改造,優化功能布局;第六教學樓A303辦公用房重新規劃,65平方米的空間利用率顯著提高,為教師創造更舒適的辦公環境;白云山校區體育館2200平方米區域完成翻新,大堂、過道與衛生間的升級,為師生提供高標準的體育運動教學與活動場所;大學城校區學生活動中心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發展中心,380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徹底解決原場地老舊問題,成為服務學生成長的多功能平臺;實驗樓B、C、D區多間實驗室升級改造,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實驗室、國家安全研究院實驗室、商學院“跨文化信息分析與智能決策重點實驗室”相繼建成,為區域研究、國家安全學、商科教學科研提供專業硬件支撐;教學樓G307室改造成多功能學術研討室,B棟部分辦公室改造,為不同學科的教學、科研與學術交流提供適配空間。

白云山校區第七教學樓

白云山校區體育館
同時,暑假期間,學校還對行政樓辦公區域進行改造升級,給教師提供更便利的辦公空間;第四教學樓至第六教學樓的校道圍墻改造也已完成,墻體宣傳長廊也在更新布局,讓文化在點滴中沁潤人心。

白云山校區行政樓
這個暑假,千余名建設者奮戰在校園各個工地。基建部、總務后勤部設專人專崗把控安全、質量與進度,定期召開工程工作會議,嚴抓后勤和基建工程進度,確保暑假項目保質保量如期交付。
新學期,新風貌。煥然一新的校園不僅是給全體師生的開學禮物,更承載著學校對師生生活品質與教學科研發展的重視。未來,學校將持續推進校園環境優化,為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讓師生在更優質的空間里逐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