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感與榮譽感,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我校積極開展2025年“師德標兵”評選工作。經學校評選,馬朝輝、嚴修鴻、吳巖、趙龍躍、胡正茂、侯迎忠、耿卓、徐海、韓永輝、韓景泉(按姓氏筆畫排序)10名教師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在慶祝第41個教師節之際,本網陸續推出“師德標兵”系列稿件,講述10位教師始終堅守育人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教育家精神,生動詮釋新時代人民教師理想與擔當的生動故事。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謹以質樸的文字向每一位敬愛的老師致以誠摯問候,教師節快樂!
侯迎忠,廣外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中共黨員。他先后在蘭州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傳播學碩士學位,在武漢大學獲新聞學博士學位,學術軌跡橫跨哲學與新聞傳播領域,形成了獨特的跨界研究視角。

侯迎忠
始終保持著作為新聞人和教育者的初心——侯迎忠探索教育路線,讓課堂長出“實踐的根須”;他愿當青年學子的“引路者”,讓無數新聞理想在實踐中綻放;他聚焦政府傳播研究,讓研究扎根社會土壤,回答時代問題。
讓新聞課長出“實踐的根須”
“新聞教育不能關起門來辦,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觸摸到社會的脈搏。”作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授,侯迎忠主講《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傳播研究方法》等7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覆蓋了新聞學專業從基礎到進階的核心知識體系。
侯迎忠積極嘗試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強化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的結合、學科理論前沿與專業實踐的結合、教師科研成果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他常說,“真實踐才能得到真結論”。講授《新聞傳播研究方法》時,他不會局限于書本上的調研模型,而是帶著學生走出教室:有的小組去校門口調研共享單車停放問題,有的小組深入社區了解居民對政務信息的需求,最后形成的調查報告作為期末考核的重要標準,學生們的實踐技能和學術素養也得到提升。
多年的教學積累讓他收獲了多項榮譽:校級本科優秀教學特等獎(翼群獎)、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優秀獎,2021年獲評校級教學名師,但侯迎忠更看重的是學生的成長,“聽到畢業生說在工作中用到了課堂上的調研方法,這比任何獎狀都讓我開心。”
做學生新聞路上的“引路者”
“教育不只是教書,更要育人。”2012級新聞學3班是侯迎忠帶了四年的班級,從大一的專業入門到大四的職業選擇,他全程參與,珍惜能利用的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及時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
他特別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認為這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班里有5名學生想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他逐字逐句修改申報書,帶著他們設計問卷、分析數據,甚至幫忙聯系調研單位。最終,這個項目不僅順利結項,成果還發表在了專業期刊上。他把自己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突發事件中政府新聞發布效果評估體系建構研究”向學生開放,讓近20名同學參與到輿情調查、數據整理等工作中。跟著侯迎忠做項目的學生都表示受益匪淺,養成了“不唯書、只唯實”的習慣。
在他的指導下,這個班的28名學生中,有8人進入美國紐約大學、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等境外名校深造,1人保送中山大學,其余學生也都找到了心儀的工作。這樣的育人成果并非個例:他指導的“瑤籃——非遺文創織出鄉村振興新樣態”項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6名本科生的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3名研究生考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
“侯老師就像燈塔,總能在我們迷茫時指明方向。”這是學生們的共同感受。因育人成效突出,他多次被評為校級優秀本科生導師、優秀研究生導師,2021年獲得“廣東省優秀學生(研究生階段)指導教師” 稱號。
讓研究扎根社會的“土壤”
侯迎忠的書架上,有本特別的書 ——《突發事件中政府新聞發布效果評估體系建構》,分析了我國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新聞發布的現狀和網絡新媒體時代的輿情特征,為政府危機應對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新聞發布制度建設提供參考。這部獲八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的專著,凝聚著他長時間的心血:為了設計評估指標,他跑了不同省、市的新聞辦,訪談多位新聞發言人,到多個政府部門和媒體進行現場調研。
“科研不能關起門來做,要做‘有用的學問’。”侯迎忠常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從國內首部系統研究電視民生新聞的《媒介與民生——電視民生新聞的理論與實踐》,到被多個政府部門采用的“新聞發布效果評估模型”,他的80多篇論文、5部專著始終緊扣“現實需求”。
侯迎忠在深耕教學科研的同時,積極投身社會服務,聚焦“政府新聞發布效果評估、國際輿情監測分析、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三大領域,連續承擔省市委宣傳部門、各級政府機構及主流媒體委托項目20余項,充分發揮高校學者在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中的智庫作用。
作為全國及省內較早開展省、市兩級政府新聞發布效果評估實踐研究的學者,他帶領團隊深入基層,真正做到在“社會土壤”中進行調研,其撰寫的評估研究報告為政府新聞發布工作的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在國際輿情分析領域,他提交的20余篇決策咨詢報告為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應對輿情風險提供了專業支撐,彰顯了學術研究服務現實需求的價值。
在行政管理與團隊建設中,侯迎忠積極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他重視青年教師培養,通過組建科研團隊、指導項目申報等方式,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在他的帶動下,學院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多名青年教師成長為教學科研骨干,團隊凝聚力與戰斗力顯著增強。
從教22載,侯迎忠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寬厚的育人胸懷、務實的工作作風,踐行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詮釋著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深刻內涵。